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地方戏剧的生存及保护发展——以国家非物质文

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多年来,党和政府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体制改革措施,对于地方戏剧的长效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地方戏剧创作、戏剧保护和传承、戏剧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成效还不

多年来,党和政府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体制改革措施,对于地方戏剧的长效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地方戏剧创作、戏剧保护和传承、戏剧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作为传统艺术的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传承团体,在生存空间与发展态势上面临着新的困难与危机,地方戏剧的发展、剧种的扶持、戏剧公共服务、戏曲剧场环境、地方剧团资金、戏剧学校人才培养、剧种普及等诸多方面亟待发展。社会对地方戏剧的关注度对于地方戏剧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作为多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山西河曲二人台为例,对河曲二人台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弊端,探究地方戏剧的保护、发展措施,以期对我国地方戏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地方戏剧艺术团的生存现状 山西河曲二人台属于山西省众多民间小戏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小剧种,随着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而形成。是满足群众庙会祭祀,婚丧嫁娶,旅游、商贸文化交流,开业庆典等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广泛流传于晋北、陕北、冀北及内蒙古西部等地。二人台与东北的二人转有区别和联系,二人台是以扮人物为主的小戏,二人转则是以说、唱、舞为主的曲艺演唱;但二者都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实地考察了二人台在河曲及周边地区现状,虽然河曲二人台艺术团活跃在河曲412个自然村落,上演120多个优秀剧目,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却也面临小剧团演员实力分散、经典剧目角色担当不足等地方戏剧艺术团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经营管理运作 河曲二人台剧团属县政府差额事业单位,县财政只负责演职人员平均每人1000余元的月工资支付,剧团维修设备、排练节目、培训演职人员、行政运作以及员工福利,都要靠商业性演出收入所得。 每年剧团商业演出活动收入主要来源于一年一度的大型物资交流会上演出的收入和大企业邀请演出所给的报酬。这些只能够基本满足剧团一年的杂项开支。更多的商业演出机会是庙会、企业调演、红白喜事、商店门市开业庆典或广告宣传等等。老百姓喜欢热闹、红火、“土里土气”的二人台演出。县二人台剧团的专业演员在这些场合往往没有业余演员放得开,因而不如业余演员受顾客欢迎,所以被邀请的机会也相对不如业余演员多。这样一来,县二人台剧团一年下来的总收入也就不多,剧团开支常常捉襟见肘。 (二) 成员构成 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现有演职人员65人,其中有舞蹈演员26人,乐队成员11人,二人台演员13人,其他成员15人。 “文化把个人转化为有组织的团体,而使之无止境地继续存在”,“一切组织和一切协调行为都是传统的棉续性的结果,并且在每种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形式”。[1](P90)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二人台艺术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整编剧团体制,增加了剧团演职人员,配备、维修了器材设备,特聘了国家一级演员王掌良、苗俊英、王凤云,著名编导柳志雄,艺术顾问兼指导教师张美兰、许月英、武利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县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辛利生,国家一级作曲刘铁铸、任新宁等,形成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团队。 (三) 一年演出状况 笔者在河曲县实地考察中,对河曲二人台艺术团的演出时间、演出地点、演出剧目、演出场合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河曲二人台艺术团的演出时间一般集中在正月、六月、七月、八月。演出地点多为神木、府谷、河曲等地。演出剧目有传统带鞭戏、传统硬码戏和现代改编戏。传统硬码戏和现代改编戏,演出场合多为古会、庙会、神会、婚丧礼仪等。活动区域:神木21次,占49%;府谷6次,占14%;河曲6次,占14%;内蒙古3次,占7%;神池2次,占5%;五寨1次,占2%;岢岚1次,占2%。演出场合:古会10次,占24%;庙会10次,占24%;神会8次,占19%;婚丧礼仪5次,占12%。在这些活动中,二人台成为增进了人们之间情谊的最好的桥梁,也推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戏剧的传承,对发展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以往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情景,更让这一优秀的地方戏剧文化长盛不衰。众所周知,优秀的民间艺术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舍弃其原有的特色与传统。编创者们在对“河曲二人台舞蹈”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细致化,要让这一民间艺术在众多地方戏剧舞蹈艺术面前保留一份本土特色,凸显出它自身的文化价值。 二、 地方戏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戏剧绝大多数剧目取材民间,要想既保留民族地方特色,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走出去,并凸显自身的文化价值,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方言阻碍了发展 二人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地方方言的运用。正确有效地处理好方言土语的运用,保持并广泛采用那些通俗上口,意蕴淳朴的方言土语,对于一些优秀的剧目来说,的确是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但山西“十里乡俗不一般”,方言土语也各有差异。“从口头文化到书面文化的过渡,是从体化实践到刻写实践的过渡。当文化记忆的传播开始以复制其刻写为主,而非以‘现场’口述为主时,即席创作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创新变得体制化”。[2](P94) 在新形势下,二人台也在谋求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可是方言的区域性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道屏障。艺术层面不高、受众面不广、循蹈传统的二人台剧目以方言见长的特色,刻意“为方言而方言”。有些生僻难懂的方言当地人尚且处于半懂半猜状态,外地人怎么能看得懂?听得懂呢?所以二人台的言词不能因小失大,要让观众听得明白,看得懂,才谈得上欣赏和喜爱。 (二) 剧目创新滞后 目前,二人台经常上演的还是一些老剧目。初级形态的民间戏剧是“大杂凑”式的民间娱乐,多种曲艺形式混杂其中。[3](P169)这些老剧目有着“走不完的西口,拜不完的大年,打不完的金钱,挂不完的红灯”之说。观念陈腐,情节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剧目的更新、形式的创新。过去,二人台形成于偏僻闭塞的环境里,由于民间艺人创作、表演,演员和观众知识层次不高,不免有些庸俗、粗陋的东西在里面。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如果还继续停留在所谓的“传统剧目”,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二人台也将会越来越衰退直至消亡。删除媚俗的成分,提升文化品位,形成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这是提升二人台品位的重要和必要手段。 (三) 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欠缺 如上文所述,因经费投入不足,自身运作不力,很多正规的二人台剧团纷纷解散。二人台艺术界的骨干、名角因生计所迫纷纷改行,另谋出路。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中,目前只有内蒙古还保留一家省级的二人台剧团。其他地区主要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活跃在民间。仅河曲县就有20多个民营“草台班子”,并广泛活跃于晋、陕、蒙三角地带,足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由于天然的二人台情结,使民间资本投入自然成为可能。二人台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生于斯,长于斯,民间资本不可或缺。要积极发展新型民营文化实体,引导民间资本扶植二人台生存发展。引进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和文化业主投资,接收文化名人加盟,鼓励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可作为股份参与或资本投资。 (四) 发展过程中丢失了原汁原味的本来特色 通过河曲考察,发现当地能唱原汁原味二人台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几个岁数大的快唱不动了,优秀的中青年民间歌手和二人台剧团演员或迫于生计改行,或被内蒙古等其他剧团吸收,人才大量外流。曾经辉煌的县二人台剧团基本上名存实亡。零星分布于民间的21个草台班子,他们的生存空间主要是那些至今还很贫困的山区乡村。据了解,这些演出团体的平常演出模式为三天五场戏,这些演出费用一般由村民集资支付,演员居住在农民家里吃饭。有钱的村子一般不唱“二人台”,只有筹集不上很多资金的贫困村子唱几天二人台,红火热闹几天,调节一下文化娱乐生活。“二人台”的表演几乎成了一种点缀,由于山区乡村人员少,受众面自然也不广,获奖剧目也起不到多少宣传教育作用。 三、地方戏剧的保护与发展 二人台是民间民俗文化生活的一种折射,是民间艺术的瑰宝,面对二人台处于青黄不接,滞后失传的现状,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 (一) 在传承保护中求发展 二人台是民间的艺术,一些流传不广的二人台剧目,会因某些老艺人的去世而失传。因此,抢救、搜集、整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二人台剧目,仍是一项重要、艰辛的工作。或许,这些剧目经过加工、整理会成为新的优秀剧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晋、陕、蒙各地文化馆都曾刊印过一些二人台剧目的选本和单行本,尽管地域不同,流派不同,但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剧目,不正是一件好事?同时还可以从一些健在的老艺人嘴里“掏”出那些现在已经不在舞台上演出的、即将失传的二人台剧本。在文化传承思路上“颠覆了传统戏剧学以文人文学的思想性和文学性的标准评价民间戏曲的思维理念、文本之路”,[4]而走向更深刻、更开阔的文化研究境界,深化了研究问题。 加强对原有资料的保护是二人台艺术变革发展的前提,二人台经典剧目不多,可分布面广,其文化艺术内涵各有差异,因而并不是所有剧目都有受保护与抢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相应的条件下,分类收集整理作品,特别是那些历经岁月的洗练而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要认真整理和探讨研究,专门进行分类保存。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紧制作、规范乐谱,对一些老艺人有价值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进行录音、录像,作为历史资料收藏保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编写进教材,留下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及声像资料。 (二) 政府扶持,焕发本土文化生机 因为二人台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具有的文化示范性和带动性,还有其迷人的艺术感召力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也因为二人台在传播和推广中,潜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更因为二人台已获得的品牌价值,注定了我们对二人台的选择。在产业开发和组织方法上应当参照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进行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品牌塑造与推广、市场销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文化产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政策鼓励、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二人台发展速度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二人台艺术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对该项文化产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我们才有能力组织业余和专业编创人员,本着二人台草根文化的传统思想,编导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剧目。在传统本质不变,弘扬先进文化,保持道德风尚的原则宗旨指导下抓紧抢救。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以二人台业余艺校,艺术培训班等形式,让健在的二人台老艺人悉心传艺,认真搞好传、帮、带,选拔培养优秀新人演员,然后再根据我们的资源和产品优势,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制订与之相应的营销计划,从而达到产业开发的最终目的。打造出新品、精品来,真正使中国北方辽阔地域上的这朵艺术奇葩,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 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产业创新即二人台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包括内容、人才、形式上的创新。多少年来,几出经典的老剧目在轮回上演,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多元化、多样化,才是二人台发展的主流。二人台产业的创新,不能光继承传统而要吸收小品、杂技、快板、相声、流行歌曲的元素和特长,要根据群众喜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广大群众感兴趣的作品。只有丰富了二人台的题材剧目,才能突破地域界限,扩大演出市场,逐步向城市化、现代化转变,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新时代要求二人台的作品,既要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品位,又要俗中求雅,在乡土文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使作品不仅具有原生态的乡土风格,而且力求幽默、风趣。我们说二人台是一种产业,是当地人民共同认可并把它着意用舞蹈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因而它应在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上被精心打造出来,提高品牌质量,赋予美的追求、美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青年人认可,发现、挖掘大量热衷于二人台艺术的青年人才,二人台剧种才后继有人,不至于从社会舞台上消失。 (四)与旅游文化商贸市场的结合 过去在文化研究上,我们往往只注意作品,而忽略了主动地去调查、研究消费者。文化消费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现在很多商业产品都通过借助文化的核心塑造和市场包装实现了市场拓展和品牌塑造,获得了高额的回报,而我们在文化上却羞羞答答的,连销售的概念都不好意思说。文化产业的观念没有树立,适合市场的文化体制没有建立,占领市场的策略没有制定,凡此种种都在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二人台的重新开发,不仅对二人台,对整个西口文化都是一个契机。如果我们将二人台艺术融入文化旅游、商贸市场中,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商贸品牌,它定会沐浴着阳光雨露与时代的步伐同行。而芳香四溢的泥土气息也会使每一个走近它的人对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有更多的了解,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巨变,感受到劳动的欢乐,感受到黄河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旅游、商贸中宣传二人台,以二人台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文化、商贸市场的繁荣。二人台这一具有浓厚黄土气息的艺术奇葩,不仅可以使旅游着上文化的色彩,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二人台”艺术的影响也会不断扩大,自身发展也会不断出新。 结 语 地方戏剧是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5]当今,保护与传承地方戏剧传统文化,已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共识。笔者认为,文化消费是地方戏剧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产业创新是地方戏剧不断注入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我们应当秉持这样的理念,促进地方戏剧的保护发展。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1/0121/1139.html



上一篇:玉溪陶瓷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举行
下一篇:“大数据”如何驱动电影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 | 产业创新研究编辑部| 产业创新研究版面费 | 产业创新研究论文发表 | 产业创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